首页 >资讯
中老年人夏季如何不 “中招”?这份科学养护妙招速收藏
夏季气温攀升,动辄 35℃以上的高温与潮湿闷热的天气,给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诸多挑战。数据显示,夏季心脑血管疾病、中暑、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较其他季节显著上升,中老年人尤其需要注重身体养护。以下从饮食、作息、运动、保健等多方面入手,为中老年人提供科学的夏季养护方案。
一、饮食调理:清淡滋补,兼顾营养
夏季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,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,同时兼顾营养均衡。可多食用绿豆、冬瓜、苦瓜等清热解暑的食材,绿豆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,熬制成绿豆汤既能消暑又能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与矿物质;冬瓜含水量高且低热量,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;苦瓜则能清热降火,凉拌或清炒皆可。蛋白质的补充同样关键,可选择鱼肉、鸡肉、豆腐等优质蛋白。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;豆腐富含大豆蛋白,且易于消化吸收。此外,夏季出汗多,中老年人应及时补充水分,除了白开水,还可适量饮用淡盐水、酸梅汤,既能补充电解质.
二、作息调整:顺应天时,劳逸结合
夏季昼长夜短,中老年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。建议早睡早起,晚上 10 点至 11 点间入睡,早上 6 点至 7 点起床,保证 7-8 小时的充足睡眠。中午适当小憩 30 分钟至 1 小时,有助于缓解疲劳,恢复精力,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。同时,要避免在中午 11 点至下午 3 点的高温时段外出活动,此时阳光强烈、气温最高,中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较差,极易中暑。若必须外出,应做好防晒措施,如佩戴遮阳帽、太阳镜,涂抹防晒霜,随身携带饮用水和防暑药品。
三、适度运动:选对方式,把握强度
夏季运动要遵循 “适度、适时、适地” 的原则。中老年人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散步能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血液循环;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,有助于调节呼吸、放松身心;八段锦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和呼吸方法,能疏通经络、增强体质。运动强度要适中,以微微出汗、稍感疲劳为宜,避免过度劳累。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,运动后不要立即吹空调或喝冷饮,防止因温差过大引发感冒或其他疾病。若遇到闷热潮湿的天气,可适当减少运动量或改为室内活动。
四、疾病预防:关注重点,提前干预
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、胃肠道疾病和皮肤病的高发季节,中老年人需重点预防。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,要按时服药,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、心率等指标,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。饮食上要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,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因高温导致情绪烦躁引发病情波动。夏季食物易变质,中老年人要注意饮食卫生,不吃生冷、变质食物,尽量食用新鲜食材,烹饪时做到生熟分开。同时,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,避免细菌滋生。
五、情志调养:保持乐观,平和心态
高温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,中老年人应注重情志调养,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。可培养兴趣爱好,如书法、绘画、下棋、钓鱼等,既能陶冶情操,又能转移注意力,缓解不良情绪。此外,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,参加社区活动,丰富精神生活,避免因孤独、焦虑影响身心健康。
夏季养护身体对中老年人至关重要,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、作息、运动安排,以及疾病预防和情志调养,中老年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夏季气候,安然度过炎炎夏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