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资讯

天天补钙还缺钙?那估计是你吃了这 3种 “抢钙食物”


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,补钙早已成为大众生活中的重要环节。牛奶、钙片、虾皮…… 不少人想尽办法给身体补充钙元素,可体检报告上的缺钙指标依旧刺眼。明明每天都在补钙,为什么还是缺钙呢?问题或许就出在餐桌上 —— 有些看似普通的食物,实则是悄无声息的 “抢钙大户”,它们会阻碍钙的吸收,甚至加速钙的流失。接下来,就为大家揭秘这 4 种需要警惕的 “抢钙食物”。​

一、高盐食物:让钙从尿液中 “溜走”​

许多人偏爱重口味,薯片、咸菜、腊肉等高盐食物常常出现在日常饮食中。然而,过量摄入食盐却是导致钙流失的一大 “元凶”。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,当人体摄入过多的钠时,肾脏为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,会增加钠的排泄,同时也会带走大量的钙。研究表明,每摄入 2300 毫克钠(约 6 克盐),就会从尿液中排出 20 – 60 毫克的钙。长期高盐饮食,不仅会使钙流失加速,还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。​

生活中,像方便面、火腿肠、腌制的酱菜等都是含盐量较高的食物。以一包普通的方便面为例,其调料包中的盐分含量往往超过人体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一半。为了减少钠对钙的 “抢夺”,建议大家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,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,尽量少吃加工食品和腌制食品。​

二、含磷食物:干扰钙的吸收利用​

磷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,但如果摄入过多,就会打破钙磷平衡,影响钙的吸收。常见的含磷量较高的食物有可乐、奶茶等碳酸饮料,以及动物内脏、加工肉类等。在碳酸饮料中,磷酸是主要成分,它会与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钙,导致钙无法被人体吸收利用。同时,长期饮用碳酸饮料还会使血液中的磷含量升高,促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,进而动员骨骼中的钙释放入血,导致骨钙流失。​

动物内脏虽然营养丰富,但也是高磷食物。以猪肝为例,每 100 克猪肝中含磷量约为 310 毫克,过量食用会使体内磷含量超标。为了保证钙的正常吸收,应控制含磷食物的摄入量,少喝碳酸饮料,多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;对于动物内脏,每周食用不超过 2 次,每次控制在 50 克以内。​

三、草酸食物:与钙形成 “不溶性沉淀”​

菠菜、苋菜、空心菜等绿叶蔬菜,以及巧克力、坚果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草酸。草酸会与钙结合,在肠道内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沉淀,大大降低钙的吸收率。例如,菠菜中草酸含量较高,若不经过处理直接烹饪,其中的草酸会与同时摄入的钙结合,使钙的吸收几乎为零。​

不过,大家也不必谈 “草酸” 色变,因为草酸具有水溶性,通过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就能减少其含量。在烹饪含草酸的蔬菜前,可先将蔬菜放入开水中焯烫 1 – 2 分钟,这样能去除大部分草酸,之后再进行烹饪,就能有效提高钙的吸收率。而对于巧克力和坚果,虽然含有草酸,但适量食用(如每天巧克力不超过 20 克,坚果不超过 30 克),对钙吸收的影响相对较小。​

了解了这些 “抢钙食物” 后,我们在补钙的同时,更要注重合理饮食,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。除了避免或控制 “抢钙食物” 外,还要注意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,如牛奶、豆制品、鱼虾、海带等,并多晒太阳,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,以提高钙的吸收率。同时,适量运动也有助于增强骨骼对钙的利用,预防骨质疏松。​

 

/ 下一篇文章: /

脚上的 “长寿密码”:两个神奇穴位,一个降压、一个降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