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眼科

视力突然下降别惊慌!3 步分辨真假近视,还你清晰 “视界”


视力健康不容忽视,近视已成为困扰众多人群的问题,而其中假性近视容易被忽视。假性近视并非真正的近视,若能及时发现并干预,视力有望恢复正常。那么,该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假性近视呢?接下来就为你揭晓答案。​

一、从症状初步自我判断​

假性近视患者常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,但这种模糊与真性近视有所不同。通常在长时间用眼,如持续看书、使用电子设备后,看远处物体变得模糊不清,而经过一段时间休息,比如闭目养神、远眺之后,视力又会有所改善,视物模糊的症状减轻。这是因为假性近视主要是由于眼睛睫状肌过度紧张、痉挛,导致晶状体变凸,暂时无法正常调节屈光,休息后睫状肌放松,屈光状态得以缓解 。除了视物模糊,还可能伴有眼干、眼涩、眼酸胀、眼眶疼痛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头晕、头疼等不适;真性近视患者的视力相对稳定,度数一旦增长,难以自行恢复。但假性近视患者的视力波动明显,不同时间测量视力,结果可能差异较大。例如,早上刚起床时,眼睛经过一夜休息,视力可能较好;而到了晚上,经过一天的用眼,视力又会变差。这种不稳定的视力表现,是判断假性近视的重要依据之一。​

二、借助专业检查精准诊断​

散瞳验光是判断真假性近视的 “金标准”。通过使用散瞳药物(如阿托品眼药水、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等),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放松,消除其调节作用。在睫状肌松弛的状态下进行验光,如果验光结果显示近视度数消失或明显降低,说明是假性近视;若仍存在近视度数,则为真性近视。一般来说,12 岁以下儿童常使用阿托品慢速散瞳,12 – 40 岁人群多采用复方托吡卡胺快速散瞳;也可以在医院或正规的眼科机构,医生会使用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。检查时,分别测量双眼在不同距离(通常为 5 米)下的远视力和近视力,并记录结果。结合多次视力检查数据的变化趋势,如短期内视力明显下降,也可作为判断假性近视的参考,但视力检查单独作为判断依据不够准确,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。​

了解了这些判断方法后,若怀疑自己有假性近视的可能,应及时前往正规眼科医院或医疗机构进行检查。一旦确诊为假性近视,可通过合理用眼、眼部按摩、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进行干预,帮助恢复视力。

/ 下一篇文章: /

刷屏党必看!防蓝光眼镜是智商税,还是护眼救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