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资讯

吃饭出现这 3 种异常?小心是肝脏在 “求救”!


肝脏是人体的 “化工厂”,承担着解毒、代谢、合成等重要功能。当这个 “化工厂” 运转出现故障,身体就会发出各种预警信号,其中吃饭时的一些异常表现,往往是肝脏健康亮起红灯的标志。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在进食过程中频繁出现以下 3 种情况,一定要提高警惕,及时检查肝脏健康。​

一、食欲减退,看见食物就没胃口​

正常情况下,闻到美食的香气、看到喜爱的菜肴,总会让人食欲大增。但肝脏有问题的人,常常会出现食欲明显减退的现象。肝脏分泌的胆汁是帮助人体消化脂肪的关键物质,当肝脏功能受损,胆汁分泌减少,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就会受到影响。这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缓慢,使人产生饱胀感,久而久之,对食物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。​

此外,肝脏疾病还可能引发胃肠道淤血,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,进一步加重食欲减退的症状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 70% 的肝炎患者在疾病初期都有食欲下降的表现,有些人甚至对曾经喜欢的食物感到厌恶。如果近期突然出现食欲不佳,且排除了情绪、环境等因素,就要考虑是否是肝脏在 “抗议” 了。​

二、饭后恶心、呕吐,难以缓解​

吃完饭后偶尔恶心、想吐,可能是吃太快或吃太多导致的,但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出现,且长时间无法缓解,很可能与肝脏病变有关肝脏出现问题时,肝细胞受损,会影响肝脏对毒素的代谢能力,使得体内毒素堆积。这些毒素刺激胃肠道,会引起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​

对于患有肝硬化、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来说,恶心、呕吐更为常见。这是因为肝脏病变导致肝功能严重下降,肝脏无法正常合成血浆蛋白,引起腹水等并发症,进而压迫胃肠道,加重恶心呕吐的不适感。如果饭后恶心呕吐的情况持续一周以上,千万不能掉以轻心,应尽快就医检查肝脏。​

三、厌油腻,吃点肥肉就难受​

肝脏有问题的人,往往对油腻食物格外敏感。前面提到,胆汁对脂肪的消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肝脏功能受损时,胆汁分泌不足,脂肪进入人体后不能被充分乳化和分解,就会引起消化不良。此时,吃了油腻食物,如肥肉、油炸食品等,就会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、腹泻等症状。​

这种厌油腻的表现,在脂肪肝、胆囊炎等疾病患者身上尤为明显。以脂肪肝为例,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,影响了肝细胞的正常功能,胆汁分泌和排泄出现障碍,导致患者一吃油腻食物就觉得难受。如果你发现自己从喜欢吃油腻食物,突然变得一吃就恶心、腹泻,很可能是肝脏健康出现了问题。​

肝脏出现问题时,除了吃饭会有这些表现外,还可能伴随皮肤发黄、尿液颜色加深、身体乏力等症状。日常饮食中,我们应保持均衡饮食,避免过度饮酒、暴饮暴食,减轻肝脏负担。一旦发现上述异常表现,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肝功能、肝脏 B 超等相关检查,早发现、早治疗,才能更好地守护肝脏健康。​

/ 下一篇文章: /

平地行走自如,上下楼却举步维艰?膝盖疼痛真相大揭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