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妇科
月经总 “爽约”?这 5 大幕后黑手与自救指南速看
不少女性被经期问题困扰 —— 月经总是不按时报到。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 21 – 35 天,平均 28 天 ,若月经周期推迟超过 7 天,且这种情况持续出现,就要引起重视了。月经不及时背后暗藏诸多 “推手”,找准原因才能科学应对。
生理因素:身体发出的信号
怀孕是导致月经推迟最常见的生理性原因之一。女性怀孕后,子宫内膜不再周期性脱落,月经自然停止。如果近期有过无保护性行为,月经推迟时应首先使用验孕棒检测或前往医院进行血 HCG 检查确认是否怀孕。此外,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 – 垂体 – 卵巢轴尚未完全发育成熟,激素分泌不稳定,容易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;而 40 岁之后的女性,随着卵巢功能逐渐衰退,也会进入围绝经期,此时月经周期紊乱、推迟甚至绝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。
病理因素:疾病带来的影响
多种疾病会干扰正常的月经周期。多囊卵巢综合征就是常见的 “罪魁祸首”,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、排卵异常,除了月经推迟,还可能伴有多毛、肥胖、痤疮等症状;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,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,进而干扰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,导致月经紊乱;还有高泌乳素血症,当体内泌乳素水平过高时,会抑制卵巢功能,引起月经推迟甚至闭经。另外,子宫内膜损伤、宫腔粘连等子宫相关疾病,也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,造成月经推迟。
生活因素:不良习惯的 “副作用”
生活方式对月经周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长期熬夜、精神压力过大,会导致内分泌失调,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,进而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,导致月经推迟。过度节食减肥,身体无法获取足够的营养,脂肪含量过低,会影响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,打乱月经周期;而长期高强度运动,尤其是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,也可能因体脂率过低或运动性应激反应,造成月经推迟甚至闭经。此外,长期服用紧急避孕药、抗抑郁药等某些药物,也可能影响体内激素水平,导致月经不调。
应对方法:不同情况区别对待
如果是怀孕导致的月经推迟,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,只需做好孕期保健即可。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月经不规律,若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,一般无需特殊治疗,但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规律作息、合理饮食、适度运动,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激素变化;若伴有严重痛经、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因疾病引起的月经推迟,关键在于治疗原发病。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,需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、药物治疗等方式,调节激素水平,改善排卵功能;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,则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药物,将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。针对子宫内膜损伤等问题,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药物治疗,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。
若是生活因素导致,调整生活习惯是首要任务。保证充足睡眠,每天尽量在 23 点前入睡;学会释放压力,可通过冥想、瑜伽、与朋友倾诉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;合理饮食,保证营养均衡,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;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,避免过度运动。同时,如需长期服用某些可能影响月经的药物,应在医生指导下,看是否可以调整用药方案或停药。
月经不及时是身体发出的 “健康警报”,无论何种原因导致,若月经推迟情况持续存在、伴有严重不适症状,都应及时前往医院妇科就诊,进行妇科超声、性激素六项、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查,明确病因后,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