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资讯

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到底需不需要治疗?


幽门螺旋杆菌,简称“Hp”,它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严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,也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人体胃内长期生存的细菌,常常寄生于胃黏膜组织之中。一旦感染,它可能引发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等一系列胃部疾病,更值得警惕的是,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,其危害不容小觑。

那么,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呢?感染后身体会出现一些信号,比如口臭或口气加重,时常感到恶心呕吐,伴有腹痛腹胀,饭后有饱胀感,还会出现反酸嗳气、食欲减退以及胃部不适等症状。若出现这些情况,就需要提高警惕,考虑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。

如果确定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,是否需要治疗呢?2022 年,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布的《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》给出了明确指引。当感染者存在消化性溃疡、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、幽门螺杆菌胃炎等情况,或者有胃增生性息肉、幽螺相关性消化不良,以及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、维生素 B12 缺乏,或有胃癌家族史、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情形时,就需要进行根治治疗。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也指出,在医生明确诊断且患者有相应疾病表现时,应给予合适治疗;若患者无症状,则对根除治疗持保留态度。

当然,也存在一些可以不治疗的情况。对于 14 岁以下且无症状的儿童,通常不建议治疗。因为部分儿童有可能自发清除这种细菌,而且即便根治了,再感染的风险也较大。另外,部分老年人也可以考虑不治疗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宋志强表示,对于七八十岁且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人,根除治疗时用药较多,会给病人带来较大负担,特别是当胃黏膜损伤并不严重时,也可以选择不进行治疗。

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知识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守护胃部健康。

/ 下一篇文章: /

吃辣火锅为什么容易拉肚子